行业新闻返回

什么是河长制

河长制(湖长制)在全国来说,是一个制度的创新,主要面对河流、湖泊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特别是水生态环境。现在治理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涉水机构主要是以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为主要任务的环保部门与以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为主要任务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部门,另外,住建、农业、林业、发改、交通、渔业、海洋等部门也在相应领域内承担着与水有关的行业分类管理职能。这种分散管理体制导致了现有水资源管理体制中“多龙管水”的现状。河长制是在不突破现行“九龙治水”的权力配置格局下,通过由当地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设立河长制领导小组、河长制办公室、明确各级河长体系等措施,有效地促使多个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多部门、多层级的联动机制。原先松散的涉水部门被整合进一个层级严密、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中,大大加强了对河湖问题的整治力度。可以整合在水污染治理中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实现集中管理。

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相关河流的“河长”负责河道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一种管理制度。河长制度的要义在于由地方主要领导担任所在辖区的河湖的河长,在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下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进行水环境的治理,并且制定严格的考核规范,对于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相应义务的负责人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河长的基本职责在于,牵头组织解决各类危害河道的违法行为,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相关部门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等等。

【来源:网络转载】